在南开大学金融学院2025级新生迎新大会上,金融学院院长范小云教授向全体新生致辞。全文如下:
亲爱的2025级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我首先代表金融学院全体师生,向你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欢迎2025级新同学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加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特别要向首届技术转移项目的同学们道一声“热烈欢迎”!你们选择了南开金融,就是选择了一片浸润着百年荣光的热土,选择了一段与时代脉搏同频的成长旅程;而南开金融能成为你们青春里最灿烂的注脚,是我们无上的荣幸与郑重的承诺。
今年,南开金融学院建院10周年,我参加了十载迎新,每一年都有新的感动,但今年的相聚尤为特殊。当上合峰会的“团结之声”传递中国智慧,当九三阅兵的“力量之音”彰显和平底气,在中国强盛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之时,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叙事里,金融是重要壮丽的核心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要“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如果说峰会传递的是全球治理的“秩序密码”,阅兵展现的是捍卫和平、能打胜仗的“硬核实力”,那么在看不见硝烟的金融战场和金融强国建设中,“能打胜仗”的金融力量从何而来?答案就在你们身上——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正是金融力量的关键核心要素,是书写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守护国家金融安全、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力量。
同学们,你们所处的时代,是“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更是金融与科技深度碰撞、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时代。环顾全球,俄乌局势依旧胶着,中东局势持续紧张,美西方对俄实施近3万项金融制裁,冻结超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将俄银行踢出SWIFT系统……国际地缘冲突正将金融推向大国博弈的前沿,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下的跨境金融风险不断攀升,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这些看似遥远的地缘事件,实则是金融强国建设必须直面的“实战考场”。与此同时,科技正以颠覆者的姿态重塑金融版图——人工智能算法精准捕捉市场微妙信号,区块链技术重构可信金融基础设施,量子计算威胁传统加密体系,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已从“附加题”变为“必答题”。在这种复杂严峻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开启壮阔征程: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呼唤金融提升服务的普惠性、包容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要求金融坚守伦理底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亟待绿色金融创新赋能;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需要重塑更加公平、安全的国际货币具体体系。这些交织的系统命题,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深刻的需求:既要能在地缘冲突中敢扛重担、善破难题、能为金融安全筑起防线的新时代金融实干之才,又要懂AI算法与区块链逻辑、驾驭金融科技前沿;既要胸怀家国、扎根中国土壤理解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又要有国际视野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既要做“顶天”的理论研究者,更要做“立地”的实践破局者——这,正是我们南开金融师生的共同使命,也是你们需要回答的“时代问卷”。
为了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南开金融学院始终胸怀“金融强国”,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全力推动“人文+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新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在本科教育中,我们新增金融科技专业,开设“智能金融领军人才创新班”本硕贯通项目,推出“智能金融”、“金融合规与反洗钱监管”等“金融+科技+法学+X”交叉微专业;专业硕士项目聚焦金融科技、智能银行管理、科创金融等产教融合、交叉复合方向;在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今年全新设立的技术转移项目,充分发挥南开大学文、理、工、医综合学科优势,汇聚金融家、科学家、企业家共同授课,致力于构建“金融-科技-产业-管理”知识体系;博士培养也深度融入学校交叉学科建设之中。因为我们深知:单一领域的专精已难以应对复杂挑战,唯有复合型人才,才能成为强国发展的核心支撑。
当然,我们同样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本科培养体系中,我们强化了哲学、美学、金融伦理、科技史等通识课程。为什么?因为你们面向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科技与金融交叉融合的走向也是未知的),这需要更坚定的方法论基础和哲科思维,帮助你们克服面对现实的无力感、克服面向未来的恐惧感;因为真正的颠覆式创新不是跟随或应用,而是引领式创新,是打破内在认知边界的颠覆,这需要哲学思维,像康德所说的“追问自明的东西”;更因为人文精神是金融人才的灵魂——它能让我们在追逐利润时守住道德底线,在博弈中保持温度,成为既有专业锋芒又有社会关怀的“金融人”。
在此,我想给大家提几点朴素的期待(过往的开学典礼讲过很多,父母的叮嘱想必更细致,我就不“唠叨”了,只说最关键的几点):
第一,养成有品位的阅读习惯。在经典与前沿的碰撞中构建广度与深度并存的知识体系,让书籍成为你们认知世界的“望远镜”。
第二,主动探索交叉领域。选修几门感兴趣的跨学科课程,听几场高端讲座,与名师碰撞思想——真正的成长往往始于“走出舒适区”的对话。
第三,珍惜真挚的情谊。与老师、同学(无论本专业还是跨专业,本校还是外校)建立长久的连接,特别是那些与你思维不同的人,他们会是你们认知升级的“催化剂”。
第四,找到内心的热爱,并以“长期主义”的韧性深耕。浮躁的时代里,定力是最稀缺的品质;青春的赛道上,热爱是最好的燃料。
同学们,你们是南开金融的未来,更是中国金融事业的希望。张伯苓老校长曾说:“今日正诸生立志之时。”希望你们在南开园里,秉持“允公允能”的精神内核,以长期主义打破认知边界,用扎实学识夯实专业根基,在真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建设金融强国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这一代南开金融人的传奇。
最后,衷心祝愿你们在南开金融学院的求学之旅充实而美好!再次欢迎你们加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愿你们在这里收获知识、友谊与成长,快乐、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