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紧密契合国家战略,促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为构建金融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全力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于2023年在金融专硕项目中开设“技术转移与科创金融”新方向。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并获批于2025年正式设立“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专业代码:0260S1)。
一、调剂申请条件
1. 符合《南开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
2.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调剂只接收在职定向考生,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调剂考生在拟录取前必须与招生单位、定向就业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否则不予录取。
3. 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和初试考试科目为下表所列,且初试成绩达到以下要求:初试各科目不低于40/40/60/60,总分不低于323。
二、调剂申请办法
1. 请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填报调剂志愿,我院将在4月8日上午9:00 开通系统,开放时间24小时。
2. 考生务必仔细阅读【南开大学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相关政策告知书】,并由考生本人签字,复试时现场提交。
三、调剂复试
原则上按照不高于调剂名额的200%确定复试人数,按初试成绩总分由高到低确定调剂复试名单。
复试方式为现场复试,复试时间计划安排在4月中旬,4月9日我院将通过调剂服务系统陆续发送复试通知,考生需在系统中进行确认。
四、学制与学费
技术转移(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2年,学费109000元/学年。
授课时间为周末、节假日等业余时间,授课地点为天津 南开大学。
五、非全日制相关政策说明
1. 被录取后,不转档案、户口、党团组织关系,学校不提供住宿。
2. 就业:按录取时签订的定向就业合同(或协议)就业,天津市就业主管部门和学校不为定向学生办理定向就业合同约定以外单位的就业手续。
3. 其他未尽事宜详见《南开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金融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细则》。
以上内容如有变化,请以最新通知为准。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技术转移硕士”项目简介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技术转移硕士专业学位项目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金融融合为核心使命,为构建金融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培养目标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技术转移硕士”项目的培养方向为“科技金融”,聚焦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对科技创新具有深刻理解,能够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领域提供评估科技成果的价值、设计合理交易结构、协助完成技术交易等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兼具金融市场运作能力和商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
2023年5月,《教育部 天津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中明确指出,支持南开大学等先行先试培养技术转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技术转移硕士培养课程体系全面涵盖科创金融理论与实务、技术转移理论、商业管理知识,以及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实践技能。侧重“知政策、明法规”、“通晓技术、擅长转化”、“懂金融、专投资”和“精通战略、深谙管理”四个维度能力的培养。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技术转移硕士学位项目课程模块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技术转移硕士培养的“四维”能力模型
在技术转移硕士学位项目培养过程中,尤其重视校内外师资联动促进教学相长、共同研发课程,提升教学质量。其中,校内师资体系的构成为“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师”+“南开大学技术经纪人团队”+“南开大学关联学科教师团队”,确保该项目的“实践导向”和“交叉复合”的培养特色。此外,项目还汇聚了一批业界顶尖的业界专家和杰出校友导师资源,分别来自政府、金融机构和科技创新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学习与职业发展进行指导和引领。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技术转移硕士培养的实践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