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薪火百年,共话南开”第九届话剧节成功举办
5月9日至11日,由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主办的第九届“薪火百年,共话南开”话剧节在大通学生中心隆重举办。本届话剧节通过三场风格各异的精彩剧目,将历史回响与现实思考巧妙融合,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珊,辅导员及400余名学生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活动特别联动海棠街“海棠幸福书院”街校共建项目,邀请南开学校40余组学生家长前来观演。
![]() | ![]() |
![]() | ![]() |
《玩偶之家》剧照
5月9日晚,改编自易卜生经典剧作的《玩偶之家》作为开幕大戏精彩登场。该剧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女性觉醒主题,通过细腻的舞台调度与演员极具张力的表演,深刻探讨了独立人格与时代精神,引发观众共鸣。剧中通过“借债风波”“丈夫变脸”“觉醒出走”等冲突,生动展现了娜拉从隐忍到决绝的心路历程,激发观众对现代亲密关系的深刻反思。
![]() | ![]() | ![]() |
![]() | ![]() | ![]() |
![]() | ![]() | ![]() |
《华夏何存,金簪何见》剧照
《华夏何存,金簪何见》以1933年“华存号”文物南迁为背景,通过守护唐代金簪的故事,展现乱世中知识分子的责任与坚守,诠释“华夏在血脉、文脉与信仰中存续”的深刻主题。
《张伯苓》剧照
《张伯苓》以倒叙手法展开,重现南开校父张伯苓“弃武兴学”“办学困境”“战火坚守”的历史切片,通过“爱国三问”振聋发聩,再现“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精神内核。该剧自2019年首演以来已演出9场,获张伯苓后人及专业院团指导,以更加立体的视角呈现张伯苓的教育救国之路。
“爱国三问”宣讲团成员孟繁静、康泽盈分别讲述了南开与话剧的历史渊源,以及两部话剧的创作历程,进一步深化了活动的教育意义。
作为金融学院连续举办九届的特色活动,话剧节始终注重经典剧目的现代化表达,鼓励学生以原创作品书写青春思考。从早期《暗恋桃花源》的诗意改编,到近年《秋分维何》《糊涂戏班》《俗世奇人》等多部优秀剧目,话剧节已成为金融学子展示创造力、传递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本届活动首次尝试“经典+原创”双轨并行模式,吸引百余名师生到场观看,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10万人次,影响力再创新高。
“话剧节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活动负责人表示,本届剧目始终紧扣“南开人”的身份认同,旨在通过戏剧的力量引导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深化对“公能精神”的理解。未来,金融学院将继续以文化浸润为抓手,打造更多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精品活动,让校史文脉在新时代青年的演绎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