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金融范小云院长:
一位教师的三十年感恩与前行

发布时间:2025-09-17

编者按:在庆祝第41个教师节之际,南开大学表彰了一批在教学育人一线作出卓越贡献的先进集体与个人。南开大学新闻网【教育家精神万里行】特别刊载了金融学院范小云院长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以彰显教育家精神,凝聚榜样力量,弘扬尊师重教之风,激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楷模,肩负起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现转载全文如下:

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作为从教30年教师代表发言。我知道,在南开还有许多与我一样工作了30年的老师们,他们同样有资格、甚至更有资格站在这里。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所有坚守在教育一线、为南开发展默默奉献的每一个人。

首先,感谢、感恩南开大学对我30多年的培养。我是1988年进入南开大学金融学系读本科,然后攻读硕士、博士,1995年留校任教。除了1999年和2000年到美国做访问学者以外,我的求学和职业生涯都与南开紧密相连。

30年前,在那个“出国热”“下海热”席卷而来的年代,面对许多青年教师的离职,我受前辈们的厚爱和老先生们的感召,选择了逆行留校。从此,在老先生们的鼓励下,我伏案三尺,潜心学术,教书育人,敬业乐群。这也是我们这样从那个时代成长过来的教师的共同经历。

时光荏苒,华发早生,回首30年已过。去年,我荣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今天,学校又给予了更多肯定和鞭策,我非常感激和感慨。我是听着周恩来总理“我是爱南开的”这句话成长过来的。今天,我也要满怀感恩之心讲:南开是我的一生!我是爱南开的!感谢养育培养我的南开,感谢南开给我的精神力量!

其次,我分享一下做好一名人民教师的感悟,那就是要坚持初心,并要有仁爱与责任之心。

一是要坚守初心,至少要持之以恒建设好一门课、讲好一门课。课程建设是学科发展和教育文明传承的核心,既需要历史积累,也需要长期坚持、与时俱进。南开的“国际金融学”课程及其教材是从上世纪80年代钱荣堃、王继祖、陈国庆等老先生传承发展而来的,钱先生的国际金融教材是全国标杆,90年代刘玉操老师的国际金融教改也获得了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我从2000年开始讲这门课,我和教学团队一直坚持不懈地建设,课程先后入选国家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天津课程思政示范课等。《国际金融》教材获得了首批天津课程思政优秀教材奖,国际金融教学团队获评天津优秀教学团队等。可以说,围绕这门课的努力,承载了几代南开人在机制、教师、教材、教法上的探索。如今,我虽不再年轻,但仍正在带领团队建设学院的首门国际金融智慧课程。课程建设永无止境。

二是要做有仁爱与责任之心的老师。南开的老师历来以爱心与责任心著称,让学生感受到爱与奉献的力量,将来就能更好地贡献社会。今年是著名金融学者陈国庆先生诞辰110周年、逝世20周年,在金融学院图书馆,保存着陈先生生前的全部藏书与工作手稿。里面有若干个文件袋,每个文件袋上写着一位博士生的名字,里面装着的是博士论文原文、手写的修改意见、外审意见复印件、出国推荐信草稿、照片等。这些纸张虽已脆弱,但先生工整的蝇头小楷依然清晰。我拍照发给师兄师姐们时,大家无不泪目。陈先生在耄耋之年仍有这样的一丝不苟和全身心投入,堪称研究生导师中的典范,也是南开先生的典型代表,是我们每一位南开老师的榜样。

最后,我想说,是时代之变成就着我们每个人。在南开工作的30年,我们既是建设者,也是见证者。我们亲历了南开的蓬勃发展。

2015年津南校区建成,南开大学教育发展有了新的广阔空间。正是十年前的教师节那天,金融学院迁入津南新校区。尤为难忘,2019年百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勉励师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南开人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回答好“爱国三问”这个时代之问,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唱响了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教育强国的南开新篇章。

回想起来,我深切感受到,何其荣幸,能够将事业奋斗和个人发展融入到南开大学的时代发展之中。30年弹指一挥,而百年南开永远发展、基业长青。我会30年再出发,继续为南开大学的新发展而努力。

再次感谢南开的培养,感谢领导、同事们的支持!愿南开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