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由金融学院和国家创新与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金融的基础理论与实证”系列讲座第1期暨南开金融“学术大讲堂”2025春季第1期开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教授应邀作题为《中国货币政策的量价之辩》的专题报告,系统阐释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的理论逻辑、现实约束与改革路径。
张成思教授指出,传统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以基础货币管理为核心,通过调节法定准备金率、控制货币乘数实现对货币总量的调控。然而,随着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仅依赖数量型工具难以有效应对当下政策传导中效率与精准性的双重挑战。当前,法定准备金制度与央行资产负债结构之间存在一定不匹配,市场利率锚定机制尚不稳定,进一步削弱了数量型调控工具的有效性。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张成思教授还就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利率市场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应。本次讲座不仅带来了深度的政策思考,更激发了在场同学对金融体系运行机制的浓厚兴趣。未来,随着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市场化调控机制,将成为金融从业者与研究者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