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普惠农险新发展,
“保险+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07

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践行南开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优良传统,基于金融学院2025年“师生四同”暑期社会实践——“金融初心铸魂”思想引领、“金融赋能发展”学科服务、“职涯领航未来”职业发展重点实践项目,由来自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精算学、金融学等专业本科生学生代表7人和指导教师刘玮教授组成科技赋能普惠农险山东省“师生四同”实践队,围绕科技赋能农业保险,以“保险+科技+服务”发展路径服务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主题,于2025年7月21日—23日深入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产险)山东省公司及其基层机构、乡村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展了包括对省公司、基层机构服务的乡村企业和村镇、农业农村局关于科技赋能农业保险创新实践实地调研,用青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担当诠释青年使命。

此次实践调研活动得到了太保产险的支持和太保产险山东省公司对此次实践调研内容和具体行程、联络协调走访机构及给予的各方面支持和帮助,为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公司调研聚焦双精准科技赋能论农险

7月21日下午,实践队一行首站来到太保产险山东分公司进行走访调研。太保产险省公司对实践队的来访做了精心安排,调研活动包括“金融教育与服务展厅”参观以及“科技赋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座谈会。

太保产险山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少华代表公司向实践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亲自带领实践队师生参观金融教育与服务展厅,太保产险山东省分公司三农综合市场部总经理张宝祥陪同参观,并与三农综合市场部陈安安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山东太保产险通过科技赋能创新发展各条线保险业务与服务实践。同学们感受着保险原理与实务知识宣传的创新模式,获得了保险专业原理及新科技在“保险+科技+服务”实务中的应用与实践场景的真实体验。

紧接着,在太保产险山东省公司多功能会议室,实践队一行与省公司及相关部门领导和科室负责同志开展了“科技赋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座谈会。

座谈会上,李少华向实践队师生介绍说,太保产险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四部委《关于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作部署,在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坚持科技赋能与机制协同双轮驱动,聚焦构建数字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精准承保、精准理赔”工作实践探索,旨在持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提质增效。张宝祥向实践队师生详细介绍太保财险在农业保险承保与理赔“双精准”经营以及“保险+科技+服务”发展实践和取得的成效。

三农综合市场部陈安安和三农承保理赔部侯大鹏聚焦e农险体系,详细介绍了数字化保险产品“太保e农险”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农险承保和理赔业务全流程、以及通过AI、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数字体系持续智能升级的实践。关于农险承保,陈安安重点介绍了OCR技术、标的审核机制、实地验标手段在农险投保信息采集中的显著优势。从保前风险管控到保中风险减量,太保产险已实现对气象数据、苗情长势等信息的全程动态监控与管理。理赔方面,侯大鹏介绍说,水印相机、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新技术已全面融入e农险体系,接报案、查勘定损等环节实现“线上化”;“e智飞”“慧眼——智远AI遥感”“捷辨”生物智能识别等独家技术的应用,让理赔效率与便捷度大幅提升。

三农承保理赔部宋润杰则从技术层面,解析了“双精准”技术体系及“空天地一体化”等具体内容的落地逻辑与实践难点。他从政策导向切入,解读了58个村级、16个镇级双精准示范基地的建设思路,并从行业数据互通、村界动态变化、老龄化用户适配等方面,归纳了实践中的核心痛点。

紧接着,实践队同学们结合自己专业课学习基础,针对在校期间对太保产险科技赋能农险业务高质量发展具体实践搜集到的有关信息资料的学习了解和现场听取的以上各方面情况介绍内容踊跃提问,双方特别围绕新技术应用细节与业务流程等展开深入交流讨论。上官煜婧针对投保群体的差异化,询问在农险用户中占比较高的老年群体缺乏数字技术了解的情况下,实践过程中如何提高这类群体的积极性。陈安安结合实际业务举例解读,详细讲解了地块确认过程中与老年农户现场校验的流程。刘一汗询问在遥感技术应用等技术门槛较高的工作中,公司内部人员如何与外聘专家进行协调等问题。侯大鹏细致解读了实地采样等工作中的人员配置规则,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范梦彤基于座谈中提及的灾损样本库收集以及不同作物区分的技术手段进行提问。宋润杰回应了遥感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关键应用,以及人工实地检测发挥的重要作用。

随着交流的推进,实践队成员对保险业务实践的认知持续深化,在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了农险承保与理赔业务所蕴含的丰富的实践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承保和理赔“双精准”工作落地的具体路径也形成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座谈会最后,李少华总结介绍太保产险以科技推动农险发展的具体成效及技术层面的未来规划,强调国家政策落地与科技进步为保险精准化提供了可能。他提出,保险的内在逻辑是增加社会财富,服务要以客户为导向,进而实现产业共赢。实践队成员深受启发,对保险在风险管理与经济保障方面的成功实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田间地头访实效,智慧小镇探发展

调研座谈会后,实践队师生前往潍坊寿光,先后到寿光化龙镇丰城二村、寿光蔬菜小镇等地,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到山东太保财险基层机构及其服务的乡村及企业和相关政府机构,重点针对太保产险山东省公司承保与理赔“双精准”工作的具体实践和取得的成就进行调研。

7月22日上午,在学习“双精准”工作的方法与导向后,实践队师生前往山东太保产险“双精准”工作优秀示范基地——寿光市化龙镇丰城二村,进一步了解科技赋能普惠农险的具体落实情况。李少华、张宝祥及太保产险寿光支公司经理蒋林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全程随行。

在寿光市化龙镇丰城二村村委会,山东太保产险寿光支公司及与其合作的科技机构工作人员分别就科技赋能农险承保、理赔“双精准”工作在丰城二村的实际应用成效进行讲解。实践队师生一行人在雨中认真倾听学习,详细了解了借助科技应用助力保险高质量经营的具体实践,切实感受到“双精准”核心理念在基层一线的扎实落地。

随后,实践队师生在村委会会议室与丰城二村党支部书记张增顺展开深入交流,从农险投保客户的角度,了解村民对险承保和理赔“双精准”服务工作的实际体验和真实反馈,张增顺介绍,太保产险的“双精准”工作落地后,有效降低了气候风险等带来的损失,数字化技术切实保障了农民收入,为村庄全方位发展拓宽了空间。蒋林针对农险投保理赔双精准服务工作在化龙镇的开展做进一步介绍,同学们了解到,保险公司为推动保险普惠性、精准性落地,会通过实地解读等方式帮助高龄农户了解保单内容,进一步促进了农业保险在乡村的普及。交流中,同学们还针对村民的生产生活细节细细攀谈:从农作物长势、学龄儿童教育,到村内保险宣传方式迭代,全面了解村庄需求。

访谈期间,实践队师生还询问了村书记丰城二村在乡村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需求,表达了师生们想为村民做点实事的意愿。得知村委会希望丰富有关科技兴农方面的书籍,帮助村民提升科技富农,刘玮提出为村委会购买亟需书籍,希望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村民与乡村发展的支持。

离开丰城二村,实践队师生前往寿光市蔬菜小镇,探究特色农险产品的科技赋能实践。队员们跟随工作人员模拟地块信息获取过程,观测温室地块,详细询问无人机勘探的操作流程、技术参数等具体信息,并深入探讨该技术在提升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等方面的优势。

实践队师生实地调研蔬菜园区智慧物联移动云平台,了解工作人员通过小镇物控中心即可对温室墒情的基本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及通过温度和水分传感器等设施的应用,使得温度、湿度等数据实时更新,实现了全流程智慧标准化管理等实际工作运行场景。

同学们还走进蔬菜小镇露天种植区,实地探访科技赋能农业的成果。在甜瓜种植区域,立体种植技术下的藤蔓沿支架有序攀爬,有效提升了空间利用率与光照吸收效率;无土栽培区中,甜瓜植株依托精准配比的营养液生长,这一成熟技术突破了传统土壤种植的局限。紧接着,讲解人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数据,自动调控水肥用量与输送时间,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跟随蔬菜小镇讲解人员的步伐,实践队师生一行来到山东省设施蔬菜技术创新中心,参观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深入了解寿光市在育种、繁育和推广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先进性。之后依次参观种子加工车间与种质资源库。在种子加工车间,同学们观看了种子烘干、数粒、包装的全过程,亲眼见证一粒粒原种经过多道工序变成标准化种子的流转,对青果青澄等种子的高价值及便捷智能的种子加工流程感慨不已。通过参观种质资源库,实践队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全链条风险监控模式中的应用实践,对保险公司的风险减量举措形成了更全面的认知。

结束了对蔬菜技术创新中心的参观调研,蔬菜小镇工作人员还特别邀请实践队师生进入蔬菜储藏室品鉴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蔬菜储藏室内,各类本地特色瓜果、蔬菜分类摆放,整齐有序。讲解人员介绍,依托精准调控的温湿度系统,农产品可以长期储存且保持新鲜饱满的状态。同学们有幸品尝到了新鲜清新的特种蔬菜品种,感受着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和农业保险创新实践成果。通过这次参观,实践团队更直观地了解了新科技赋能农业保险“双精准”经营和风险减量、赋能农业种植和生产经营,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提供双重支撑的实践例证。

政企共话发展计,精准赋能向未来

7月22日下午,实践队一行来到太平洋财险寿光公司,与寿光市农业农村局领导针对寿光市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业保险的发展情况展开深入调研座谈。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林林,太平洋财险山东省公司三农综合市场部总经理张宝祥,潍坊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郭昶、农险部经理丛维欣及寿光支公司经理蒋林出席了调研座谈。

座谈中,张林林对寿光市农业结构与发展进行了详实介绍,并从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入手进一步介绍寿光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寿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率的设定和补贴、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对农业保险信息化发展的积极支持,以及农业农村局与保险公司在推动科技赋能农业保险各方面发展的进一步合作规划。

实践队同学们结合座谈内容与张林林副局长和张宝祥、郭昶、丛维欣、蒋林等保险公司各相关机构负责人展开充分交流。上官煜婧分享了此次调研座谈的感受,并针对投保理赔环节人力投入较多等实际问题,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业务优化空间。张浩楠则针对座谈中提及的“四情”监测信息化,进一步了解寿光市内的信息化试点情况以及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规划。范梦彤的提问则围绕科技应用与相关政策,她结合张林林关于科技在保险中应用的讲解,进一步了解新科技应用于风险减量的实际落地和情况,张林林肯定了保险公司在风险降低方面的举措,指出社会组织与保险公司在风险减量中形成互补作用的重要性;针对农业保险相关政策,张林林和张宝祥向同学们进一步介绍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及目前农业保险的覆盖率等情况。

在座谈最后,张宝祥表示,公司将持续发力,深化与政府的协作,聚焦农民需求,不断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效,以更扎实的举措为农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保障。

此次实践深入到保险公司基层机构、投保企业、田间地头等开展实地考察调研,与太保产险分支机构领导、乡村企业及基层干部、农业农村局领导开展深入座谈交流活动,以专业视角明晰了科技赋能农业保险的实践路径:一方面,通过AI定损、遥感监测等技术,有效解决传统农险“确权难、定损慢、普惠性不足”的行业痛点;另一方面,依托“双精准”经营体系,推动农险承保理赔从“粗放估算”转向“数据驱动”,切实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保障农户权益、降低农业风险的实际成效。同时,调研也具象化呈现了“保险+科技+服务”模式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价值:保险不仅为设施农业、特色种植提供风险保障,更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服务打通金融惠农“最后一公里”,助力高龄农户等群体共享科技红利,为农业现代化注入金融动能。

对实践队而言,此次调研是专业认知的深度提升而非单纯的知识观摩。队员将金融学、保险学、精算学理论知识与农险业务场景深度结合,在与政企领导、基层干部的交流中,既明确了科技在农险领域的落地难点与优化方向,也深化了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底层逻辑的理解。这种“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田野”的认知转变,不仅坚定了队员深耕农险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方向,更让“小我融入大我”的青年担当有了具体行业落点——未来将以专业能力推动农险创新,让科技赋能的普惠金融和保险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