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届南开金融毕业仪式上,金融系1991级校友、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刘晓蕾教授出席南开金融毕业仪式,并寄语毕业生。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寻找热爱的坚持
尊敬的各位老师,校友,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下午好!
感谢母校的厚爱,让我能够有幸作为校友代表回到学校,出席南开大学金融学院2025界毕业典礼。首先祝福所有的学弟学妹们,毕业快乐!
此刻,站在津南校区金融学院的大楼前,作为一名南开金融人,我无比的激动。思绪被拉回30年前。看着你们青春洋溢的面庞,仿佛看见1995年夏天的自己——手持毕业证书,怀揣憧憬参加毕业典礼。那时的我们骑着自行车穿过大中路,沿着马蹄湖畔去图书馆查阅资料;那时上自习要去主楼抢座,去食堂买米饭还需要搭配粮票。那时的中国,金融改革初启,资本市场破冰试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从4.88万亿跃升至135万亿,增长了27倍,资本市场规模从刚刚起步扩张到全球前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今天,面对大国博弈与科技革命交织的新局,我想跟同学们分享我走过这三十年风雨的三个感悟:
第一:在动荡的世界中锚定热爱
作为一名金融学教师,我的日常除了授课,就是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需要若干年的打磨。我有一篇论文从想法萌生到最终发表历时10年,恰是“10年磨一剑“的写照。若问如何能在这三千多个日夜中保持信念不放弃,答案:唯有热爱。因为热爱,每一个新的回归发现都激发好奇,每一点滴的进展都累积成欣喜;因为热爱,这份快乐不只绽放在论文刊发的那一刻,更浸润在论文写作的全过程。
媒体上常说,“00后整顿职场”,那是因为00后的你们拥有选择的权力。期权定价理论告诉我们,在不确定性越高的环境中,选择权的价值越大。你们拥有我们这一代人难以企及的选择自由度。请珍视这份时代赋予的权力,用它锚定你所热爱的方向。无论你选择学术深耕,还是金融实践,找到自己的热爱,才能迸发出最大的热情。
学弟学妹们,请努力寻找那个能让你午夜梦回仍想攻坚的问题,找到那个干起来能让你快乐的事业-----热爱能抵岁月漫长。
第二:在技术的洪流中每日精进
30年前,我们在南开求学的时候,还没有笔记本电脑,我们用计算机需要去机房。由于机房的计算机数目有限,大家需要起大早去机房门口排队,好几次挤碎了机房大门的玻璃。 而今天,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早已人手必备,津南校区有了数字化的实验室。技术进步正以指数级速度狂飙突进,带来了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今天掌握的Copilot编程技能,明天可能被Agent淘汰。面对“技能折旧焦虑”,我的答案很简单:把星辰大海拆解成每日跬步。
我喜欢一部很老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面描述主人公许三多:“他做每一件小事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有一天,我回头一看,他抱着的,已经是一棵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同学们,既要抬头看天,更要脚踏实地。 路要一步步的走,做好每天的工作,以不变应万变,拆解目标,日拱一卒。津南校区深夜不熄的灯光,与三十年前老校区机房门口的晨光并无不同——它们都在见证:所谓“日新月异”,不是追逐每一个热点,而是让每一小步都成为“把冷板凳坐热“的笃定。
第三:在时代的召唤中凝聚微光
30年前,我们在南开园看《壮志凌云》练习英语听力,仰望F-14战机倾慕不已。今天,我们的六代机划破长空,福建舰劈波斩浪。30年前,我们用油印的《资产定价》教材学习CAPM时,从未想过今天能参与中国金融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差的时代“。这是最差的时代,因为地缘冲突与逆全球化的阴影,中东的战火,金融战与科技战的风险带来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但这也是最好的时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呼唤强大的金融人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这是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的学长周恩来总理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张伯苓校长留下“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嘱托;钱荣堃教授坚守“中国的国际金融研究必须立足本土”的学术信念——这些前辈的期许,今天正在我们手中变成具体的行动。金融强国的蓝图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精英,但需要每个人贡献力量。学弟学妹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愿你们将热爱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当你们聚首同行,便以公能之火照亮中国金融的未来;当你们散作星辰,亦在各自的坐标上闪耀南开金融人独有的微光。
最后,再次祝福今天毕业的所有学弟学妹们。 愿你们带着南开人的清醒与勇气,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笃定坚守,汇聚星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