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科生到教授、职场精英,是什么让你选择了金融

发布时间:2025-04-11

在复杂多变的金融世界和无限可能的专业方向选择中金融常常被各种刻板印象所围绕

你眼中的金融是什么样子?是华尔街的西装革履还是交易大厅的神秘莫测抑或是大盘数字的飞速跳动

我们采访了来自南开金融的优秀学子、老师和校友揭开金融学习与金融行业的部分神秘面纱!

学生视角的“金融”

刘浩然2022级本科生

Q1:是什么契机让你加深了对金融的理解,让你觉得金融有意思?

A:契机在于大二下学期的计量经济学,在我看来这是为数不多的能够与学术世界产生“深度羁绊”的课程。计量经济学的大作业是可以切身投入到“发现问题-设计模型-模型检验-因果推断”的研究过程中的。这其实改变了我对于“经济学是科学”的看法,金融可能更像工程学,不应该过分强调归纳研究,而应该着重于创造为实务有所贡献的模型。

Q2:经过两年的学习,你对金融的看法有什么改变吗?

A:金融确实是大浪淘沙的世界,不过,金融的机遇、视野和未来的选择也自然是这门学科吸引人的地方,这里的学生几乎是最顶尖的综合人才,拥有上进心,你会发现这里能提供给你的机会近于无穷,即使脱离金融你也更可能拥有更大的世界。

刘柯含2024届本科毕业生

Q:经过在南开金融四年的本科时光,对金融的理解有哪些改变呢?有没有什么给学弟学妹的意见?

A:在四年本科时光中,我认为学好金融这个学科不再应该仅仅满足于明确经济学各大原理和会做题,不仅仅在于应试,更多的是把目光放长远,本科的时间很长,留给自主提升的空间更多,应该明确职业规划,并根据自己的目标安排实习,也要紧跟时事,关注新闻。

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荒废时光,能够合理利用学校提供的所有资源,多参加课外活动,把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邹寒露2024届硕士毕业生

Q:学长好,请问最初你心中的金融人是怎样的?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后,对金融的看法有什么改变吗?

A:金融人,相信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类似的,可能是职场里衣冠楚楚的金领人士,可能是令人艳羡的掌握巨大社会财富的经济精英,可能是证券交易市场上呼风唤雨的重要力量。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金融专业学习,拂去金融的神秘面纱,洗尽铅华,回归本真。不难发现,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人与人的桥梁,资金供给和需求的中介。经济者,经世济民也。金融可以在写字楼,可以在商场,可以在交易所里,又何尝不能在黎民百姓的千家万户中?在芸芸众生的饮食日常中?在广袤无垠的乡村旷野上?可以说,有人类社会活动的地方,就有金融的一席之地。金融人的本质和初心,就像经济这个词的本义一样,用自己的智慧、能力、汗水为笔,以祖国的大地为纸,绘就为人民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为民族振兴服务的壮美画卷!

黄诗萱2023级本科生

Q1:是什么让你选择了金融?

A:兴趣使然。我从小就对财经类时事新闻很感兴趣,合理的金融措施和应对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繁荣程度,也能够改变个人的生活。通过学习金融知识,能够窥见一个国家背后的历史文化、政治决策,并且在学习金融知识能够很好地对世界组织方式进行解构。

Q2:从最一开始进入数字金融班级到现在,你对金融科技的理解有什么变化?

A:最开始进入数字金融班,对于数字金融的理解仅仅限于名字,认为数字金融是计算机与金融的结合。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以及大二上的初步学习后,我对数字金融有了更深的理解。科技金融重在以金融手段解决科技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金融科技专业则重在金融,在人工智能愈加发达的今天,我们将学习更多大数据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以此丰富金融分析手段。

Q3:哪些契机让你加深了对金融的兴趣?

A:我偶尔会看各大新闻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对于金融时事的一些看法,同时金融学院有非常多的金融讲座机会,让我从权威人士的口中了解到了金融相关的业内知识,也对金融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老师视角的“金融”

李全 金融学教授

Q1:您在金融领域深耕多年,想必对金融有很深刻的理解,您如何理解金融这一门学科?

A:金融的实践先于理论,人类远古时代就有关于贝币等最早的金融工具的记录,之后,随着人类对货币及其衍生工具的认知拓展,金融学开始有了理论记载,比如中国先秦时代就有关于货币金融的相关描述,自《史记》之后,中国官方修史就有了专司货币经济的部分。之后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越来越多倚重于时代产业的发展变革,随着全球格局的不断发展变化,航海业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大发展,伴随贸易结算的国家金融市场应运而生。从重农学派到重商主义,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金融在产业进阶的过程中愈来愈深地融入产业发展中,直到二战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更是奠定了金融作为支持宏观经济运行和服务于微观企业集群的独特行业。再之后,随着金融计量分析方法的广泛使用,现代金融理论与实践逐渐步入了黄金时期。

Q2:综合我国金融的发展,您对同学们如何学好金融有什么建议吗?

A:前段时间中央已经定调“金融是国之重器”,而此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的表述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已然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随着全球化受阻,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化加深,我国需要加快建设、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同时要继续推动全球治理的完善,避免发生金融冲突,进而实现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基础支持。现在需要关注全球宏观,需要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而在中国金融发展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这个体系的做优做强贡献力量;同时,还需要增加交叉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比如加强学习金融学和数学、统计、工程学等交叉而形成的金融工程学,加强学习金融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交叉而形成的绿色金融,以及金融学与数值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交叉而形成的数字金融,你们的发展也会随着这些学科的蓬勃发展而有着更广阔的空间。

张连增精算学教授

Q:您在精算这一领域深耕多年,想必对精算有很深刻的理解,您觉得精算是研究什么的,精算有哪些发展方向呢?如果将来选择精算这条路,您有什么建议呢,需要着手哪些方面的准备?

A:精算学与精算师都是舶来词,从英文术语翻译而来。但这种翻译,按信达雅的标准,并不完美。这也让社会大众看到“精算”两字就容易望文生义。

从精算教育的角度,精算内容非常丰富。精算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需要从各个学科的发展中借鉴理论、方法、技术,如经济、金融、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与数据科学,形成独特的精算理论基础,如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养老金精算等。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有些精算理论研究专题综合数学、统计、优化等各个分支的理论与方法,也有为数不多的国际精算学术期刊。从应用上来说,精算学研究未来不确定性的财务或金融问题,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仍是保险业,核心目标是通过量化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与管理风险、实现财务或价值目标。传统的应用方向包括风险费率厘定、准备金评估、价值评估等。从精算实务角度,精算应用信息技术工具,通过分析大量数据,研究分析某一事件或人群某类风险的发生率,并根据风险发生率进行产品定价、负债评估及风险管理等的一类工作,主要应用于保险风险。

对于实务中精算工作分类的话,行业分类上,在国内主要涵盖非寿险、寿险以及再保险。

工作内容分类上,主要包括产品定价、精算评估、再保险管理、风险管理以及资产负债管理。

一般来讲,国内保险公司承担精算职责的部门主要有产品部、精算部、风险管理部、资产负债管理部。

精算师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除必备的专业技术要求,具有独立的精算思考、创新的精神、持续的学习能力,这些都不可少。

校友视角的“金融”

李里  2001级南开大学金融学系校友  中航证券天津分公司(筹)负责人

Q1: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了金融?又是什么加深了您对金融的理解?

A:高考填报志愿之前班主任提到金融行业大有可为,所以填报志愿就写了金融,当时对金融的理解还很浅显。进入南开金融学习后,系统的学习了金融专业知识,也认识了非常多良师益友,才算真正打开了金融的大门。

Q2:您在财富管理这一行做了很长的时间,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想问一下您觉得金融人应该是怎样的,和您在读书的时候的印象有什么出入吗?

A:上学时心中的金融人的样子就是像金融学院的老师们那样谦逊、包容、专业、实干。真正步入工作岗位后,感觉金融人需要能紧跟政策的迭代,适应市场的波动,同时还需要不忘初心,肩负梦想和社会责任。

Q3:给学弟学妹们的一些建议?

A:金融行业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顺应趋势、拥抱波动、适应变化。

刘海峰  2004级南开大学保险系校友  恒安标准人寿个险渠道总经理

Q1:您在保险行业从事多年,想必有相当深的经验,想请教一下您对保险这个行业的理解?

A:保险是干什么的这个话题很大,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对于保险这一金融工具的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广度及深度,我简单谈谈我对保险这一金融工具部分功能属性的认知及理解:

人民性:保险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致力于回归保障本源,优化产品供给,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金融属性:

(1)共性的金融属性:广义而言,保险产品可视为一项资产,为持有人提供保值、增值和资金融通等功能。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资金的融通和补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差异的金融属性:通过保单进行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个人及企业的风险暴露;通过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及差异化产品组合,有效兼顾法律属性的实现,比如资产专属、定向传承、风险规避等。

情感属性:有一定差异化优势的属性。

(1)爱与责任:因保险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及其提供的长期确定性,可以使抽象的尊严、爱和责任,与产品功能结合时,变得具象化,进而成为多数家庭为自己、为家人美好生活延续而广泛使用的金融工具之一;

(2)分配机制:保险是一个将财富从幸运者向不幸运者进行转移分配的机制。这种制度层面的设计,与其他工具相比,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Q2:如果将来选择保险这条路,您对师弟师妹们有哪些建议?

A:

(1)选择大于努力,市场在持续的迭代和变得越发成熟,选一个适合的平台尤为重要,在公司选择上多与自己的价值观及认知做对称,适合就是最好的。

(2)立足能力建设,要时刻具备与时俱进的行业认知,这是未来持续胜任行业工作的前提。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习惯,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对市场、对一线有充分的熟悉,来补充自己的行业认知,才有创新和发展。

(3)多看多学多做,在实践经验有限的情况下少下结论。

结语

金融这门学问有着无限的可能等待我们去探索,作为南开金融人我们应当以更加开放和理性的视角去拥抱学科的多元化,一起为金融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与色彩,在学习和工作中用专业所长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