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新星”!南开金融的他探路逐梦

发布时间:2025-02-22

“学术之道,贵在执着;金融之学,重在创新”。

近期,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五届《金融研究》论坛成功举办,在会议颁奖仪式上,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黄远标荣获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五届《金融研究》论坛“学术新星奖”。

在学术的沃土上,他是孜孜不倦的求索者;在金融的广阔天地里,他是破浪前行的探路者。他以智慧为桨,以勤奋为帆,逐梦学术瀚海。

左三为南开金融黄远标同学

黄远标,男,汉族,中共党员,2022级金融学博士生,师从李泽广教授,研究方向为银行与公司金融。

荣誉奖励

 2024.12 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五届《金融研究》论坛“学术新星奖”

 2024.10 南开大学研究生一等公能奖学金

 2024.08 湖南省优秀学术学位硕士论文

 2023.10 南开大学研究生二等公能奖学金

科研成果

《经济研究》,2023年第4期,CSSCI

《管理科学学报》,2023年第12期,CSSCI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Money》,2025年第 99 卷,SSCI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2024年第 95 卷,SSCI

《国际贸易问题》,2023年第12期,CSSCI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4年第7期,CSSCI

《现代经济探讨》,2024年第12期,CSSCI

《现代金融研究》,2024年第9期,CSSCI

《金融经济学研究》,2024年第3期,CSSCI

《财经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3期,CSSCI

《上海金融》,2024年第3期,CSSCI

《南方金融》,2022年第8期,CSSCI

科研之路——“打磨文章的执着与坚持”

黄远标深知,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是反复推敲和不断完善的成果。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银行监管体系的诸多漏洞,促使全球范围内对现有金融监管框架进行了深刻反思。这场危机不仅揭示了西方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也为中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提供了警示和借鉴。与此同时,中国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尤其是中小银行破产事件,进一步突显了加强金融监管的紧迫性。

因此,从硕士阶段开始,他便聚焦于银行监管的相关研究。基于这一话题,他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梳理以及与导师和同学的讨论发现,国外关于银行业监管执法行动的研究已相当丰富。然而,中国关于银行业监管执法行动的学术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对监管执法行动的实际效果尚未明确。此外,现有研究多从监管是否降低银行风险来判断其有效性,但这种单一的评判标准可能过于片面。如果监管措施仅是在短期内对银行行为起到训诫作用,那么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将大打折扣。最后,由于监管行为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较强的内生性问题,如何精准识别两者的因果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带着以上思考,他收集整理了数万条商业银行行政处罚公告数据,尝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揭示监管执法行动对银行风险的长期效应和溢出效应,并利用监管执法政策文件修订的外生冲击,有效识别了两者的因果效应。在初稿完成后,他多次请教导师和同行,从研究设计到语言表达逐字逐句打磨文章。最终,经过三轮严格的审稿,他的研究成果成功发表在权威经济学期刊《经济研究》上。这篇文章不仅凝聚了他对研究问题的持续思考,也为后续研究探索监管政策的经济效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足迹——“从学术论坛中汲取灵感”

受研究团队的激励,黄远标深刻认识到,学术论文的创作切忌闭门造车。学术研究需要通过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吸纳信息来激发灵感,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因此,除了扎实的科研训练,他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他的论文先后入选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五届《金融研究》论坛、首届中国公司金融夏季论坛、第二届中国公司金融夏季论坛,以及第十八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并在会上做主题演讲。通过参与这些学术会议,他从中获得了宝贵的学术建议和同行友谊。他深感,学术会议不仅是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更是完善学术思想、凝练研究价值的重要途径。

学术心得——“学术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

黄远标认为,学术研究的最大挑战在于超越自我。在博士阶段,他曾因研究问题不够聚焦而反复推翻自己的研究方案,甚至一度陷入迷茫与困惑。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导师曾对他说过一句话:“伟大是坚持出来的。”正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下,黄远标逐渐学会了如何定义一个高质量的研究问题,并在不断实践中积累了扎实的数据分析和理论构建能力。这段从迷茫到突破的过程,不仅是他学术成长的真实写照,更是他感恩导师教诲、坚定追求卓越的动力源泉。黄远标深知,正是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悉心指导,才让他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榜样寄语——“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黄远标希望在学术之路上,同行者们能够始终秉持初心,坚定探索。他深知,学术研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发表论文,更在于通过研究为中国金融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解释,为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优化贡献绵薄之力。他坚信,只有将理论研究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在学术旅程中走得更远。因此,他以自己的感悟激励学术同侪:视野高远,脚踏实地,矢志学术,创新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