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南开发展 | 建强“人才特区” 汇聚金融学科发展“青动能”

发布时间:2022-09-27

编者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从9月中旬起推出“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专题专栏,刊发“非凡十年·南开发展”系列报道,综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各项改革和事业发展成就,展现各学院各学科改革发展特色亮点,展现南开人踔厉奋发、团结奋斗的昂扬风貌,敬请关注,欢迎各单位积极投稿供稿。






98日,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立项结果新鲜“出炉”,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一举获批立项资助7项。不少人关注到,在这份“喜报”名单中,申报教师的平均年龄不到35岁,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科研“轻”骑兵。

这只是金融学院青年人才彰显科研实力、赋能学科建设的一个缩影。从引才、育才到爱才、用才,金融学院以建强“人才特区”为重要契机,全力以赴为一流青年人才的持续汇聚和快速成长“保驾护航”。而同时,这群青年人,也正在支撑起南开金融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光明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金融学院成立以来,南开金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和高等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以“一流人才兴院”为宗旨,以一流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为导向,结合金融学科人才竞争的特殊性,聚焦新时代高校育人目标和学科建设需要,着力用好学校“人才特区”政策,充分释放制度活力,人才队伍结构质量明显提升,高质量成果不断涌现,良性竞争的发展氛围愈加浓厚,持续汇聚起支撑学科发展的强大“青动能”。

2015年,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成立大会


回望百年金融  人才引领发展

 

南开大学金融学科肇始于1919年建校之初,最早建立的商科中就设银行财政学门。在经历过辉煌的西南联大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科调整等,当代著名的国际金融学家钱荣堃教授等老一辈学人于1982年复建金融学系。

金融学系重建40年来,繁荣学术、作育英才,大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改革开放后的历届学科评估中屡获佳绩,南开金融始终是国家级重点学科。2022年,金融学科所属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回望百年,南开金融学科的发展,始终由一流人才引领。

在南开大学设立银行财政学门(系)之初,来自耶鲁大学的方显廷、哈佛大学的丁佶、纽约大学的袁贤能、西南联大的滕维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钱荣堃等知名学者就心怀爱国报国、教育强国的志向,加入南开担任历届系主任。

改革开放后,在钱荣堃、陈国庆、王继祖等老一辈著名金融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1986年南开的国际金融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唯一的国际金融重点学科,当时全国有6个国际金融专业博士生导师,南开独占3席。此后,南开大学率先在国内开办精算学教育,为中国保险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创办者刘茂山教授获得了2016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2015年建院以来,金融学院引育并举,努力打造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各类型师资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国际化教学科研团队。

用好特区之“特”  汇聚一流英才

聚焦金融学科特点,着眼学科发展未来,金融学院用足用好学校政策,建强“人才特区”,持续汇聚一流青年人才,为一流学科建设加力赋能。

学院党组织在人才工作和特区建设中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人才前置把关,定期召开人才座谈会、专题培训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引进人才的政治素养、育人意识和师德水平。

学院举办“学史力行”中青年教师研修班,院领导作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史院史专题报告

坚持以完善的制度为成才“保驾护航”。学院建立并不断完善《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长期任用轨制度聘用教师管理办法》,设置助理教授、准任副教授、长任副教授和长任教授四类岗位,建立“长任轨”聘用教师招聘委员会、晋升委员会等工作组织,规范人才选拔、聘用、考核、晋升等标准、程序和制度。

在学校支持下,学院利用多渠道资金建立人才基金,为“长任轨”聘用教师提供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并为中青年人才提供科研启动费、国际交流基金等保障。

坚持尊重人才发展规律。学院结合工作实际采用“3+3”的“长任轨”(Tenure track)考察制人才聘用方式,在聘用合同中对人才待遇保障、任务要求、考核办法和进入退出机制进行明确约定。

 

厚植一片沃土  呵护“青苗”成长

  “正午阳光——青年学者论坛”“归国导师茶话会”“八里台青年学者论坛”……金融学院为青年学者搭建了丰富多彩的工作、生活和学术交流平台。

学院“正午阳光——青年学者论坛”

学院“导师有约”之“归国导师茶话会”

学院积极组织人才培训会、座谈会和国情社情考察活动,经常性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和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专题培训。院班子成员、系所负责人与“长任轨”教师的沟通交流也十分密切,第一时间解决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学院召开新进人才座谈会

学院中青年教师走进红色教育基地

为了助力中青年人才迅速融入,学院根据“长任轨”教师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优势特长将他们分配至各系所、各课程教学组和研究团队,以“老带新”的方式开展育人工作交流、课程教学研讨和科研合作。

走进学院大楼,一方大屏幕首先映入眼帘,全球40多个交易所的实时行情数据在上面滚动更新,彰显着金融学科的特色。BloombergWRDSCEICWind、优矿等国内外金融领域知名权威的、世界一流高校采购使用的数据资源,在这里都可以便捷使用。学院每年在数据资源的投入上超过200万元,持续投入专项资金搭建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实验平台,极力为师生创造优秀便利的学术环境。

FDT金融创新工场

 学院宁一弘道书斋


学院建立制度化、多层次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为中青年教师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理论、开展中国问题研究以及建立国内外合作关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学院在各项工作中放手使用青年人才,更好发挥其学科引领和服务社会的作用。

科学的考核评价是人才效能最大程度发挥的关键一环。

课程思政建设、科研育人、研究生培养、班导师工作、课题申报、服务社会……金融学院对“长任轨”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育人目标和考核要求。

青年海归教师程婷婷在学院“三全育人”研讨会上作《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些思考》主题报告

青年海归教师、本科班导师李欣明带领班团支部赴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


学院建立了由高层次高水平专家组成的匿名同行评审专家库,并采取弹性任职年资要求,岗位晋升不论资排辈,有效激发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和发展潜力。同时,学院坚持学术创新和综合贡献相结合的考核导向,不断加强考核结果的使用,通过晋升、奖励、降薪、续聘解聘等多种方式强化对“长任轨”教师的激励、督促和警示作用。

十年不辍耕耘  人才效能释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建院以来的7年间,随着人才工作的持续精细开展和“人才特区”的不断建强,一流人才队伍赋能金融学院和金融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通过实施“长任轨”聘任制度,金融学院从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等海内外一流名校全职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青年教师42人。目前学院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0岁,拥有博士学位师资占比97%,海外学历师资占比51%。学院“人才特区”共入选国家级高端专家1人、国家级外专1人、国家“四青”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天津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计划1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8人、南开百青人才5人,百青团队1个,人才队伍的质量和结构持续优化。

育人方面,“长任轨”教师共承担本、硕、博学生近百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英文授课30余门,参加省部级和校级教改项目110余人次,指导学生获奖160余人次。7人次获校级以上教育教学奖,多位教师参加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虚拟仿真教研室建设等工作。大部分“长任轨”教师均承担班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工作,逐渐成长为学院育人工作的中坚力量。

科研方面,学院“长任轨”教师实现了我校应用经济学科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的突破,在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近五年,“长任轨”教师获批国家自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立项近20项,近20人次获得国内外金融领域学术奖励。多位教师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在智能银行管理、系统性风险管理、东北亚金融合作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肯定采纳。

青年海归教师贺佳荣获南开大学首届科学研究青年创新奖

助理教授李相梁博士在经济金融学基础理论领域不断突破;助理教授戈舒怡博士助力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数字金融和智能金融研究成果频出;长任副教授李欣明博士将先进的银行理论与我国现实问题紧密结合,为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建言献策;助理教授师与博士对未来金融机构的演化变革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塑造了新的金融逻辑;助理教授张晓琳博士发展的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创新了现代公司金融研究;长任副教授程婷婷博士致力于计量经济学的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凭借优异的教学科研业绩,长任副教授贺佳博士荣获“天津五四青年奖章”,准任副教授段月姣博士荣获“南开大学五四青年奖章”和“天津高校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这些从世界一流名校归来的南开金融青年人才的奋斗与成绩,已经成为学科学院发展的亮丽风景。

青年海归教师积极投身校园抗疫志愿服务

十年勇毅前行,十年步履铿锵。

着眼未来,南开金融正在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定“一流人才兴院”宗旨,深入推进“人才特区”提质升级,奋力建设一支高质量、国际化的专家型教师团队,努力为我国优秀金融人才培养和一流金融学科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