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工作研讨 | 朱航:掘思政元素,守育人初心——《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

发布时间:2022-03-24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育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上学期末,金融学院召开“三全育人”工作研讨会,全院教职工就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研讨交流。

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师朱航就“《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作主题报告。



朱航表示,做好新时代育人工作,首先要明确对“课程思政”理念和目标的理解。“课程思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程+思政,也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要按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融入到专业课程建设当中去。一是要教育学生有家国情怀,即责任与担当。包括正确的国家意识、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持和认同。二是对学生个人品格的构建,即如何做人,提供完整的体系。不仅包括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还包括个人情感和心理意识的建设等。三是要从专业的角度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即如何做事。不仅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科学研究作风,还要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朱航强调,要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植入,杜绝课程与思政“两张皮”现象。教师要结合专业课的特征和个人特长,有意识地将专业课程的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进行解读。总体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具体的“知识点”出发,挖掘提炼思政元素。根据知识的来源和发展挖掘思政元素,把握专业课程完整的知识脉络和专业特有的发展逻辑,将思政元素有效引入;同时,从知识内涵的价值观、哲学、思想、思维、逻辑、情感中来挖掘思政元素,从具体的技术、市场、产业案例中提炼出价值观、哲学、情感等更具内涵的内容。

第二,有机重组“知识模块”,形成思政知识面。以“知识模块”为切入点,通过对现有教材知识模块的重组、广度延伸、深度解读进行思政内涵的发掘, 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来将知识+思政连点成线,最终形成一个思政面,与专业理论融为一体。

第三,要注重“反面教材”的应用。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年轻学生极容易受到网络上各种负面信息、假新闻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典型错误理念和信息进行剖析和解读。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进行解析,使学生认清其背后的错误和问题,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第四,要以针对性问题为线索,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结合专业知识,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剖析,从而将“家国情怀”与“科学观”有效结合,通过案例将专业知识与当前热点有效衔接,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当前社会发展的认识。

第五,要注重传统文化与专业内容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亟待发掘,要注重将传统文化与专业知识结合,例如在讲授“风险管理”部分内容时,以四大名著所体现的管理学知识为学生讲解不同组织结构的企业所体现的企业文化差异,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管理原理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朱航表示,课程思政是一个非常难以统一量化的大课题,它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的两张皮,而是显性的知识传授+隐性的思想育人;它不是思政元素的课内+课外,而是需要从专业和课程内部入手进行挖掘;它不是理论研究的论文+总结,而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育人的成效。这些都很难用外在的东西去衡量,而是要由教师用自己的初心去体会。我们要怀揣着当初投身教育事业的那份初心,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朱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