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工作研讨 | 王博:不忘科研初心,分类培养高水平金融人才

发布时间:2022-03-22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育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上学期末,金融学院召开“三全育人”工作研讨会,全院教职工就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研讨交流。

学院数字金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博教授带来“不忘科研初心,分类培养高水平金融人才”主题报告。

王博指出,科研育人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是指通过科研进行知识创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培训对象参与科研实践,锻炼科学思维,提高能力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他介绍了金融学院在科研育人方面“国际化、高水平”以及“开放办学、追求卓越、讲究传承、精诚团结”的优秀传统,同时强调了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研育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王博表示,在科研育人过程中要坚持以“四个面向”作为行动指引,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贡献中国智慧;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找准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增进民生福祉。

王博认为,本硕博学生未来去向的不同决定了分类培养高水平金融人才的必要性。他用生动形象的“兔子理论”“红烧肉理论”类比了本硕博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不同特点以及各学段毕业论文写作深度广度上的差异。

王博结合自己的科研育人经历,分享了关于分类培养高水平金融人才的感悟。他表示,本科教育应与科研相互促进,需要视学生未来规划进行指导,引导本科生在就业、国内升学、出国深造等发展路径上作出合理选择,用心指导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毕业设计;对于硕士生而言,要从专硕和学硕不同的培养需要出发,分别制定培养计划,金融专硕教育应坚持打造“产业+人才”生态,关注中国金融专硕项目的特殊性;金融学硕教育与博士生教育应注重长期的科研兴趣培养,要同时综合考虑到生源、年龄、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充分激发学生潜力,引导学生沉着应对科研压力与焦虑。由此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通过精准分类培养打造高水平金融人才,为国家金融事业发展不断输送新鲜血液,贡献学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