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第六届大学生责任行
——科技金融保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浙江调研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30

为服务金融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践行南开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优良传统,历经两个月的前期筹备,并通过自主报名、面试选拔,集结14名金融、保险等专业本科生代表,由指导教师刘玮教授、李泽广教授和辅导员唐琳老师带领,组成了金融学院第六届大学生责任行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8月初正式启动《金融学院第六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学生责任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训练项目》——科技金融保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浙江实践调研。

浙江—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资本汇聚、科技跃迁:创投基金、科技保险、数字银行、区域股权市场,共同把实验室的“0”变成产业的“1”。带着“金融如何催化新质生产力”之问,实践队赴浙江省杭州、嘉兴、绍兴三地,深入十余家金融机构和科创前沿阵地,以“数智金链”为经、“质创新局”为纬,对以浙江省人保财险为主要代表的金融、保险机构与科创研发机构和创新协同基地,在做好科技金融(保险)大文章,推动浙江省科创企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创新探索实践与成效进行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和学习交流。

本届实践调研活动以“金融保险机构调研-省科技创新馆科创前沿全景概览-科技保险服务的科创企业走访座谈-科技保险合作科创研发机构参观交流”路线而展开,得到了人保财险的大力支持,人保财险浙江省公司依据本届项目主题和目标,帮助确定在杭州、嘉兴和绍兴各地具体调研单位和行程安排,通过联络协调各地走访机构给予全程活动支持和帮助,为实践队调研保险机构保障科技创新持续进行、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

汇金融保险活水,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实践队聚焦金融保险机构一线,通过多场座谈交流与实地走访,深入调研浙江省科技金融与保险服务的创新模式和运行机制。队员们与各机构负责人及业务专家面对面,全面了解科技金融和科技保险产品设计、风险管理、政策落地等实务运作细节,系统把握金融保险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定位与实践路径,为后续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和典型案例。

省公司座谈,纵览科技金融保险全貌

8月4日下午,实践队一行在人保财险浙江省公司开启首站调研。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一级专家、科技保险分中心主要负责人张艳,人保财险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鉴证评估中心主管张弛,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商团、再保部、科技保险分中心主管向彩霞与实践队师生开展座谈。

张艳代表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对实践队师生一行公司调研表示欢迎,她简要介绍了浙江省公司及科技保险分中心发展基本情况和组织架构,希望同学们能以此次浙江之行为契机,在走访调研中真切领会金融保险服务国家战略、赋能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与独特魅力,不断提升将专业知识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张弛以鉴证中心为核心,系统阐述了中国人保浙江省分公司在科技保险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服务模式。他从科技保险的理论基础和服务逻辑出发,指出科技保险的核心功能是通过专业的风险评估与定价,为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供保障,从而激发研发活力。鉴证中心的设立,正是为解决科技成果作为无形资产难以准确估值的核心痛点,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和多方风险共担机制,为科技保险提供精准的定价基础;与此同时,鉴证中心还着力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桥梁,促进信息共享与技术交流,在服务模式上,创新推出“先使用,后付费”机制,降低小微企业创新门槛;通过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等支撑平台,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切实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向彩霞就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展开介绍,人保财险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分层服务体系,以科技保险为引擎护航实体经济;立足浙江精准推动政策转化,着力打造区域特色保障体系,“安心保”、“创新保”及“杭州六小龙”保障等案例成效显著;依托损失补偿、融资增信核心功能,护航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目前实现全省政策与补贴全覆盖,强化组织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随后,座谈双方围绕投保贷联动和科技保险专家库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实践队指导老师们表示,金融、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注重强化交叉学科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科技知识-实践场景的综合认知和理解力,激发学生对行业在“金融+科技+服务”发展模式和创新实践的关注和了解。此次浙江实地调研,同学们对金融保险机构如何做好科技金融保险大文章有了更为真实的感受和了解,对未来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都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实践队学生代表向思瑾、郭奕彤等分享了参与实践调研和此次座谈的学习体会。交流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围绕区块链技术应用、风险管控与服务创新、推广困境与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积极提问,人保相关负责人逐一进行了细致解答。

机构深走访:洞察金融保险服务科创实践

实践队在把握全省科技金融保险整体格局的基础上,分为保险和金融两支小分队深入金融和保险一线机构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保险公司的基层经营单位和银行、证券机构,队员们从不同业态视角切入,全面了解科技金融保险在风险保障、信贷支持、资本市场服务等环节的实践场景,并与机构专家就当前科技金融保险服务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8月5日上午,保险小分队深入人保财险杭州分公司滨江支公司,与人保财险杭州分公司机构部经理纪念,机构部助管赵袁华和人保财险滨江支公司副总经理王刚及有关部门专业人员开展座谈交流。纪念向实践队师生介绍了杭州分公司滨江支公司在科技保险领域发展特色。赵袁华将提纲挈领的概述深化为更前沿、更贴近基层实际的真实案例,充分展现了科技保险在公司一线的发展情况。王刚表示,公司重点聚焦三大方向:服务“一带一路”、科技自立自强和安全发展,其中,科技保险是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模式。他通过科技研发转化风险管理全景图,系统展示了各阶段风险及适配保险产品,强调科技保险旨在“让科研更专注、转化更高效、服务国家发展”,并指出政策支持的关键作用,重点介绍了数据确权保险、机器人责任险等创新产品,展望了数据资产和机器人等领域的保险发展前景。

金融小分队走进浙商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万羊,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人车秀峰,主管王斌向实践队师生介绍了银行在服务转变、数字货币监管、科技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情况。调研双方聚焦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深入探讨,为行业未来发展路径梳理思路。座谈中提到,随着企业出海策略持续调整,银行服务的企业主体从国内企业延伸至境外投资实体,为此需针对性提供授信支持、企业资格办理等配套服务;同时,双方也围绕如何提升企业开拓新市场的资源与能力,推动产能全球布局,以及更好地应对市场运营规范、政策法律和监管等领域的挑战交换了看法。

在民生银行杭州分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梁甜,小微业务相关负责人王者与金融小分队实践队师生分享了业务风险把控、科技企业服务及杭州行业环境等内容,该行通过理财子公司协同实现投贷联动,提前介入企业发展,助力企业的同时分享成长收益。座谈会上,双方聚焦科创企业融资核心问题,围绕高风险与低收入的矛盾、科学划定风险与收益边界及企业壮大后如何持续维护合作关系展开讨论。梁甜表示,杭州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开放政策与高效城市管理,智能交通、人脸识别等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最多跑一次” 改革便利了企业和群众,是优化营商环境、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8月5日下午,金融小分队来到浙商证券总部,深入了解该机构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探索实践与未来布局。浙商证券投资银行部负责人陈雅雅介绍,浙商证券秉持“立足浙江,布局全国”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推动金融适应科技创新,提出要依托智能系统应用前景,破解科技企业商业模式待完善、识别与可持续发展难等发展瓶颈。此外,会议还探讨了杭州、嘉兴等地科技金融案例,认为可以充分借鉴绿色金融发展经验,结合浙江县域经济发达、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的特点,探索构建以数字化底座为支撑、创新积分制为核心的特色科创机制,为2035年科技强国目标实现贡献地方金融力量。

座谈会上,浙商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武鑫介绍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成果,浙商证券与浙江财经大学以资本市场研究院为载体,构建起深度合作机制,并联合浙商银行、浙商期货等多家金融机构形成协同发力态势。研究院采用校内实体化独立运作,兼具高度开放性,试运行成效显著;目前,研究院已明确科技金融实验室、财税治理能力实验室建设两大核心方向,积极引进外部专家资源,持续注入智力动能。

金融保险聚科技创新合力,共筑新质生产力生态

在全面梳理科技金融保险机构在发展科技保险的创新实践后,实践队一行将调研视角转向科技金融保险服务需求方——科创研发市场前沿科技创新企业、研发机构及运营主体。

在浙江人保财险的精心安排下,金融、保险两支小分队汇合,于8月5日-7日,从浙江省科技厅“创新馆”出发,宏观把握全省科技创新布局与发展成果;深入人保财险浙江省公司科技保险服务的重点客户群核科技(杭州六小龙之一)等科技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对话;参观浙江人保财险科技保险研发运营合作机构——嘉兴路空协同立体交通研究院、国科(浙江)新材料中试基地等科创平台,实地考察金融保险服务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等环节的实际成效和痛点难点,探索构建“政产学研金”协同的新质生产力生态体系。

创新馆概览,领略科技前沿成果

8月5日下午,实践队师生在浙江省科技厅“创新馆”通过沉浸式的多媒体展示,包括大型投影沙盘、5D技术影片等现代化展陈方式,系统领略了浙江省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从宏伟的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到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高水平创新园区建设;从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极弱磁场时空基准探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之重器”,到通义千问等人工智能前沿项目——数百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全方位展现了浙江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雄厚实力与坚定自信。

参观过程中,队员们深受震撼,不仅对浙江省的科技创新布局和阶段性成果有了系统性认知,更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在随后展开的调研交流讨论中,大家围绕“如何为这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加精准、全周期的金融支持与风险保障”踊跃发言,思考保险与金融工具在创新生态中的切入点和价值空间。

科创企业调研,把脉创新发展需求

针对科创企业实地调研,实践队师生由浙江人保财险科技保险业务负责同志带领,于8月6日上午来到浙江人保财险科技保险服务的客户企业——群核科技(杭州六小龙之一)进行走访和对话交流。对群核科技的实地走访调研,是从需求端视角审视科技保险在实践运行中的成效、难点和痛点,深入了解科技保险与科创公司的实际需求的契合度,为探索精准“辨证施治”获取接地气的信息。杭州群核科技管理工程部总监胡杰详细介绍了公司从创立至今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优势及未来展望,展现出头部科创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在对话交流环节,实践队同学们围绕群核科技作为科技保险需求方的实际体验踊跃提问,重点关注企业在研发迭代、数据安全、产品责任等环节的风险认知现状和保障需求。

座谈会后,实践队师生受邀参观了群核科技研发办公区和沉浸式技术展示中心,亲身体验了群核科技在实时渲染等前沿领域的产品应用,通过实地感受企业的创新氛围与技术积累,队员们对高成长科技企业的风险特征和保险需求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科技保险合作机构调研,探究“政产学研金”协同的新质生产力生态体系构建

针对保险公司研发运营科技保险合作机构的调研,实践队一行于8月7日上午来到浙江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参观。作为驱动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一环,参访该院将有助于探究保险公司与研究院紧密合作,推动科技保险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环节发挥的积极作用,赋能科创产业链的最末端创新实践。研究院创新打造“路空一体”立体智能交通系统,整合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载具与数字通信技术,在物流配送、医疗救助等领域实现多场景应用。研究院立足国家战略与地方特色,重点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目前已取得多项成果,如开通城乡医疗配送常态化航线;与韵达合作开展生鲜配送试点;在全市部署27个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同时,研究院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探究科创成果转化的各个阶段,实践队于8月7日下午赴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专题调研。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需要经过实验室创新-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投产四个步骤,而该公司集成概念验证和中试基地两大功能,正是创新转化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线阵地。保险公司通过与中试基地合作,能够对接进驻基地的各类科创项目,从而提供更具备针对性、更符合当前阶段需求的科技保险产品。“新材料是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国科中试基地副总经理杨麒介绍,“聚醚酮酮”项目是首个投保科技保险的验证项目,得益于严格的前期审核机制,平台项目转化成功率高且至今未有理赔案例。

杨麒表示,未来概念验证中心建成后,将更好满足高校实验室项目的验证需求,通过“概念验证-中试”两步走模式降低科创风险。作为国家投资企业,公司正积极输出中试基地建设经验,助力全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践行行业领军者的社会责任。

追寻红色精神印记,勇担金融强国使命

实践队一行在杭州、嘉兴、绍兴调研期间,还专程走访三地的红色地标,深刻感受这片土地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与文化自信。从嘉兴南湖畔的初心启航,到绍兴古城中的文脉传承,实践队一路追寻红色足迹,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源泉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红船瞻仰,重温建党初心使命

8月6日下午,实践队专程来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怀着崇敬的心情首先参观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在馆内,队员们凝神聆听系统讲解,通过“红船启航”、“星火燎原”等主题展区,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诞生的壮阔历史。在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内,实践队党员代表面向党旗,郑重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回荡在展厅之中。

随后,实践队一行来到南湖边,瞻仰停泊在湖面的红船。站在烟雨楼前、红船之畔,历史的画面仿佛历历在目,队员们静静驻足,深切感受百年前平均年龄仅28岁的代表们,如何在艰险复杂的时局中坚守信念、开天辟地的伟大历程,将红船所承载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深深烙印于心。

此外,实践队在杭州调研期间,也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通过珍贵文物与影像资料,了解了浙江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从秋瑾、徐锡麟等志士的事迹中感受到近代仁人志士“敢为天下先”的变革勇气。

文化浸润,感受浙江人文精神

8月8日上午,实践队一行走进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的绍兴。在鲁迅故里,队员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实地感受鲁迅先生的成长环境与文学初心;通过纪念馆中陈列的大量手稿、书信及历史实物,真切感受到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铮铮铁骨与深沉的家国情怀。在徐渭艺术馆,大家又为明代艺术大师不拘一格、自成一派的创作风格所震撼,从中体悟到浙江人自古至今勇于突破、善于创新的文化基因。

通过本次实践调研中的红色之旅,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浙江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红船精神”与新时代使命相结合,在科技创新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奋力书写为中国式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六载深耕凝智慧,硕果累累展担当

以“金融活水”润泽“科创土壤”、以“红色根脉”铸魂“数智金链”,这场跨越政产学研、贯通历史与未来的青春之行,在每一位队员心中播下了“科技强国、金融报国”的种子。带着红船精神和文化赋能的激荡,实践队把对浙江科技金融保险发展实践的一路所见所思凝练成10万余字的实践调研报告,以期为浙江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提供南开方案。

实践队学生负责人向思瑾说,在浙江探索科技金融保险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调研中,课本知识已转化为鲜活实践。科技保险护航成果转化,数字金融激活创新动能,“金融血脉滋养实体经济”的规律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和科创平台等现场得到深刻印证。作为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我们深切体会到“金融强国,南开有责”的时代内涵,未来将持续深化对科技金融创新机制的研究,总结浙江“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经验,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南开智慧。

据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学生责任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训练项目自2019年起基于学院开展的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的创新探索。六年来,学院已组织金融学院金融、保险专业本科生代表分别赴天津市蓟州、甘肃省庄浪、江西省吉安和井冈山及瑞金等地、福建省漳州云霄及福州、浙江省宁波、黑龙江省哈尔滨及桦川县和抚远、江苏省南京市和镇江以及及扬州和徐州等地、以及本次浙江省杭州和嘉兴及绍兴等7省十几个地市就对口支援,金融保险助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及科技金融等主题展开专业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调研,累计有指导教师19人次,实践队员80余人参与项目。该项目的历届实践调研曾获得2024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和天津市“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团队;入选中国平安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24中国平安励志计划”、南开大学十佳团队、南开大学优秀标兵团队;实践队带队指导老师获评南开大学社会实践十佳指导教师、优秀指导教师;该项目实践调研课题被评为南开大学社会实践十佳课题、优秀课题;实践队学生负责人获得优秀个人标兵等多项荣誉。在每届实践调研活动之后,实践队的同学们会与调研单位保持密切联系,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研究,凝练思想和创新观点,形成可正式出版的专项实践课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