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日历
南开金融校友课学期圆满收官:董阳阳校友分享买方之道
近日,本学期《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校友公开课最后一讲在学院336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课程特邀南开大学2000级金融系校友董阳阳主讲,融通基金会校友代表,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珊,以及200余名师生校友共同参加课程,课程由任课教师唐琳主持。董阳阳以“固收+投资框架简介及当前市场观点”为主题展开分享,首先从资产配置基础理论切入,指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重塑金融市场格局,强调金融从业者需以动态视角适应环境变革,精准把握宏观市场脉络。他以经典的“美林时钟”理论为逻辑起点,结合货币-信用分析框架,深度解构“信用六周期”模型,为师生构建了理解市场运行规律的系统化分析视角。在买方投资策略的阐释中,他聚焦经济转型期的市场特征,指出依赖市场整体上涨(贝塔收益)获取高回报的机会已日趋稀缺。通过复盘过去二十年投资风口的变迁轨迹,他强调在当下更需敏锐捕捉机遇,于“稀少的贝塔”中寻求突破。谈及股票定价核心逻辑时,董阳阳提出精妙比喻:将基本面比作“分子”,无风险利率与风险溢价构成“分母”,三者的动态平衡共同决定股价走向。他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跳出微观个股思维,将整体市场视为“一只股票”,通过宏观指标体系洞察市
2025-07-01
聚焦香港金融行业,南开保险校友王宝荧讲述跨界成长与求职洞见
6月7日,《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校友公开课第十二讲在飞书会议顺利举办。本次课程特邀南开大学保险学系2012级校友、保诚保险(香港)有限公司区域经理、2024-2025全球寿险百万圆桌会员(MDRT)王宝荧担任主讲嘉宾,聚焦“香港金融行业求职分享与机遇展望”主题,为同学们深度解析行业趋势与职业发展路径。课程由任课教师唐琳主持。首先,王宝荧系统解读了香港金融行业的概况。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投资管理、保险业、融资等细分领域稳居全球第一,银行业位列全球第三,证券市场规模居亚洲第四、全球第七,更以80%的离岸人民币结算量成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枢纽。她进一步深入阐释香港五大核心竞争优势:在地理位置上,依托“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独特区位,成为内地企业出海的首要桥梁;在制度层面,“一国两制”赋予自由开放的营商环境与独立法律体系保障;税制方面,“低税天堂”政策构建起极具国际竞争力的经商环境;人才储备上,高校密集集聚形成高浓度专业人才矩阵;基础设施领域,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与金融科技生态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王宝荧还通过详实数据展示了香港金融行业的整体收入水平,并特别提到,2024年10月南开大
2025-06-15
AI时代如何赢在起点?南开校友肖玛峰解码“以终为始”职业规划
6月7日,本学期《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校友公开课第十一讲如期开讲。课程特邀南开大学化学系2001级校友、AI+招聘平台TTC创始人兼CEO、资深企业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专家、猎头行业连续创业者肖玛峰担任主讲嘉宾。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珊与两百余名师生校友共同参与,课程由任课教师唐琳主持。肖玛峰以“以终为始规划职业生涯”为题,结合时代变革与行业趋势,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实战价值的职业规划分享。肖玛峰以自身与南开的渊源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转变。他指出,中国经济正经历从“金融+房地产+模式创新”的传统增长逻辑向“制造+科技+创新”的新范式转型,人工智能作为核心变量,正在重塑各行业底层逻辑:“AI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思维方式的革命。在算力与数据驱动的竞争中,只有开放技术视野、掌握AI应用能力,才能构建职业壁垒。”针对VUCA时代(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职场焦虑,肖玛峰强调“以终为始”的规划核心——先明确职业目标,再反向推演成长路径。他结合猎头行业观察与创业经历指出,目标感是穿越行业周期的“导航仪”。例如,在AI重塑人力资源行业的背景下,主动探索“A
2025-06-15
走稳“长期路”,保险高管校友分享职业成长与时代机遇
5月24日,《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校友公开课第十讲在金融学院336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课程特邀南开大学1994级保险学杰出校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史伟玉担任主讲嘉宾。南开大学灾害风险管理与巨灾保险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刘玮教授,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珊,以及两百余名师生校友共同参与课程,课程由任课教师唐琳主持。史伟玉立足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实状况,紧密围绕我国人口结构的深刻演变以及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深入剖析了保险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定位与转型方向。她指出,随着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保险行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已从过去的“可选项”转变为如今的“必需品”,在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维护家庭稳定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深入讲解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史伟玉进一步阐述了保险行业正经历的深刻转型。她提到,在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保险产品正逐渐从单一的产品模式向“产品+服务”融合的模式转型,传统代理人制度也逐步向智能化、专业化迈进,开启了保险业数字化、精细化运营的新篇章。这一转型不仅改变了保险行业
2025-05-31
保险总裁校友揭秘行业“长期主义”密码与职业发展机遇
5月17日,《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校友公开课第九讲在金融学院336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课程特邀南开大学1989级保险学杰出校友、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裁于泳担任主讲嘉宾。于泳以《与时代共舞:保险业的 “长期主义” 视角及职业发展机遇》为题,围绕保险行业时代机遇与“长期主义”核心理念展开深度分享。他寄语金融学子立足时代脉搏,以耐心耕耘人生规划,在行业变革中捕捉职业发展新机遇。南开大学灾害风险管理与巨灾保险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刘玮教授与两百余名师生共聚课堂,课程由任课教师唐琳主持。于泳立足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历史,结合个人从业经验,系统阐释行业发展路径。他指出,把握时代脉搏是行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我国保险行业历经“专业化经营”到“境外拓展”再到“资负联动”三个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坚持“长期主义”是核心要义。从历史、理论与实践维度来看,长期主义旨在应对长期存在的风险,为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治理提供持久保障,注重长期利益而非短期回报。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发展之路”时,于泳强调践行“大保险观”。其核心在于深刻认识保险业在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中的重要作用。这要求在坚持政治首要性
2025-05-26